一 本工厂优良的产品,诚信的服务,实惠的价格,交货时间及时,为广大新老客户提供了周到的服务。
二 打样时间:3到8天出样板,经客户确认样板,生产大货根据数量定时间。
三 订货方式:经客户确认样品后,先付30%定金,余额发货前付清。
四 常规包装方式:纸箱加纤维袋,一支一个opp袋,50支一个小盒。
五 外箱尺寸:32x26x22,我们可按照客户的要求包装,款式多样,设计新颖,质量可靠。
六 网上价格为参考价格,如有需要可电话咨询或网上洽谈,联系电话:0791-5581919 13307083530 18942201019
毛笔的由来:
书法是我国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,为各国人民所仰慕,它的存在无疑是得益于毛笔这种特殊的书写工具。
现代毛笔的原料主要是兽毛和竹管。在文具工厂里,毛笔的制作要经过72道工序。例如选毛就很麻烦。一只山羊身上的毛可分为19个等级,可以用来制笔的只有5种。工人们要从千千万万根羊毛、兔毛、狼毛(黄鼠狼毛)中一根一根地挑选,然后进行搭配组合。可见生产一支毛笔是多么的不容易。
毛笔的品种较多。就原料和特点来看,可以分为软毫、硬毫、兼毫三大类。软毫的原料是山羊和野黄羊的毛,统称羊毫,写起字来柔软圆润。硬毫的原料是狠毫和山兔毛——紫毫,它们弹性强,写出的字锐利刚劲。兼豪是软硬两种毛按比例搭配。初学写字,大多使用兼毫类毛笔。
毛笔又有大小之分。最小的叫圭笔,然后是小楷、中楷、大楷……最大的笔有几十斤重,笔杆比碗口还粗,写字的人好像拿大扫帚扫马路似的。那末,品类如此繁杂的毛笔究竟是怎么来的呢?
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。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,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。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,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。到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。那时笔的名称繁多:吴国叫“不律”,燕国叫“弗”,楚国叫“幸”,秦国叫“笔”。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,“笔”就成了定名,一直沿用至今。传说,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。
公元前223年,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,双方打得非常激烈,战争拖了很长时间。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,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。那时,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,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,书写速度很慢。蒙活虽是个武将,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。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,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。那种笔硬硬的,墨水蘸少了,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,墨水蘸多了,直往下滴,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。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,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,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。
战争的间隙中,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。有一天,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。由于打到的兔子多,拎在手里沉沉的,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,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。蒙恬见了,心中不由一动:“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,不是更好吗?”
回到营房之后,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,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,试着用它来写字,可是兔毛油光光的,不吸墨水,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,不像样子。蒙恬又试了几次,还是不行,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。一气之下,他把那支“兔毛笔”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。
蒙恬并不甘心失败,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进方式。几天过去了,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。这一天,他走出营房,想透透新鲜空气。走过山石坑时,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“兔毛笔”。蒙恬将它捡了起来,用手指捏了捏兔毛,发现兔毛湿源源的,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。蒙恬大受启发,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,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“听话”,吸足了墨汁,写起字来非常流畅,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。原来,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,经碱性水的浸泡,兔毛变得柔顺起来。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,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“幸”字上加了个“竹”字头,把它叫做“笨”(今日简写作“笔”)。
这就是毛笔的由来。为此,浙江吴兴的善被镇还特意修建了“蒙恬词”,用以纪念这位制笔鼻祖。
:“毛笔文化摇篮”进贤县文港镇大力弘扬笔文化,充分挖掘和开发具有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毛笔制作、微雕等民间工艺,推进文化建设,培育新风尚。近日,该镇又在晏殊广场举办了多场《乡村歌会》,陶冶了广大群众情操,传播了文明乡风。
文港镇是词坛“二仙”晏殊、晏几道故里,毛笔生产历史悠久,其毛笔制作工艺和微雕已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该镇着力把握笔文化、楹联文化底蕴,打造笔文化品牌,成立了笔文化研究会、晏词文化研究会,创办了笔文化季刊《文笔》;投资5600万元,建设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,加强农村文物、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历史文化名村保护,对清末四大名笔中文港周虎臣、邹紫光阁故居以及民间毛笔村周坊进行修缮保护。随着产业发展,毛笔杆上的雕刻工艺也得到不断改进创新,涌现了150余名雕刻工艺能手。其中,微雕艺术大师周信兴的作品《奥运微雕象牙毛笔》,荣获我国工艺美术创作最高奖项“山花奖”民间工艺美术奖。毛笔微雕工艺发展,把毛笔带入了艺术收藏天地,实现了毛笔由文化用具到文化产品、再到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。据统计,目前,文港毛笔占有全国70%的销售份额。
文港镇地处进贤县西南部,是北宋宰相、著名词人晏殊的故里,是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,2003、2004年分别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、中国楹联学会授予“华夏笔都”、“中国楹联之乡”称号。全镇辖15个村委会、3个居委会,总面积54.53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2.6万亩,人口46580万。2005年,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.7亿元,财政收入2563万元,增幅16.2%,人均550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4280元,增幅23%,gdp总数58075万元,增幅31.5%,人均12468元,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县前茅。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、全国重点镇、省重点示范镇江西省卫生镇等荣誉称号,前不久,又荣获全国文明村镇殊荣。
文港,是一座写满笔历史的文化古镇,有着深厚凝重的历史文化底蕴,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,她因笔而名,因笔而兴,因笔而荣,因笔而发,中国近代毛笔史中四大家,文港得其二,“周虎臣”、“邹紫光阁”,名扬天下,成为文港毛笔发展史上的辉煌一页。
制造业是文港经济的主体,现已初步形成了“三个一”特色制造业发展格局,分别是:文化用品“一支笔”,全镇毛笔、金属笔分别占国内市场销售额的50%、30%;医疗器械“一根针”,一次性输液器产品占国内近5%的市场份额;皮毛加工“一张皮”。特别是“一支笔”,正在成为文港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“名片”。全镇从事文化用品产业的劳动力17500人,占劳力总数的70%,在外经销人员1万多人,几乎所有的全国县级城市都设有销售网络,达5000多个,解决就业岗位22000个,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6000人的就业门路。
勤劳智慧的文港人,依靠“一支笔”,描绘出一座新城。近年来,进城农户4518户,占农户总数的48%,镇区人口由1986年的1000人增加到现在的2.8万人,城镇化水平由1986年的6.1%提高到目前的45.1%,镇区面积由原来的0.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.8平方公里。兴建了江南之最、全国第二大皮毛笔等数个专业市场,先后修建了晏殊大道、文前大道、华夏路、仿古一条街等四条城区骨干道路,城镇框架进施美化、绿化、亮化工程,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,重点推进了具有江南特色的燕归新村、骑楼风格的华夏欧陆民居、文港大酒店、笔都学校等重点项目建设,着力打造了笔都楹联文化街,成为华夏笔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今年镇财政将投资1500万,启动了新行政中心、晏殊公园、周专大桥等“9+2”工程重点项目建设。
文港人民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,竭力把文港打造成交通便利、经济发达、文化繁荣、环境优美、特色鲜明的工贸旅游大镇。
杨洁彪
杨洁彪
13307083530
进贤县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新港大道开发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