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部分省份的猪价已突破13元/斤的历史最高价,而且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猪价的真正高峰还未到来,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才是生猪产能缺口真正体现的时候。如果猪价真的继续涨下去,进口肉、储备肉、家禽等领域将迎来哪些变化?大规模复养潮会不会到来?
猪价剑指15元,接下来会发生什么?|芭牧生物特约·周一见
《农财宝典》新牧网记者 吴昊晖 王文强 李峙贤
猪价又涨了。不管是养殖户、猪贩子还是消费者,如今都真切的感受到了猪价的飙升。部分省份的猪价突破13元/斤的历史最高价,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监测的16省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同比涨幅也超过40%。
而且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猪价的真正高峰还未到来,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才是生猪产能缺口真正体现的时候,届时的猪价突破15元甚至20元都不是天方夜谭。
如果猪价真的继续涨下去,必然对整个生猪产业带来巨变,笔者大胆猜测可能会出现这些变化:
一、进口肉大幅增加?
如何弥补巨大的生猪产能缺口?许多业内人士首先会想到进口肉。目前多国正瞄准中国市场欲出口猪肉给中国,今年5月底,海关总署陆续与葡萄牙、挪威、哈萨克斯坦等国,洽谈猪肉进口事宜,中国也积极对外打开猪肉进口大门。
据了解,全球的冷冻和冷鲜猪肉(不含制品和杂碎)贸易量共计约600万吨左右,我国猪肉年进口量历史最高为160万吨,占据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多。
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,猪肉缺口不可能完全通过进口来满足的,在全球的猪肉贸易市场中,大部分国家都有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,不可能因为中国的临时需求就抛弃原有的贸易伙伴,各国能够拿出来供应中国市场的量非常有限。
二、储备肉全面放出?
储备肉作为我国"菜篮子"减压的重要措施今年备受关注。根据发改委发布的《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》,将猪粮比价5.5∶1和8.5∶1作为预警点,低于5.5∶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下跌调控区域,高于8.5∶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上涨调控区域。
据此前的公开报道,今年到目前为止,国家在猪价相对较低的时候已经进行了三次冻肉收储,总量达30万吨。如今猪价持续飙升,政府很可能已经在着手准备中央储备肉的投放计划了,这有可能给持续升温的生猪市场泼点冷水。储备肉的投放虽对猪价长期影响较小,但短期内还是可以制约猪价的涨势,也对养殖户心理造成一定影响。
但相比于可能高达数百万吨的猪肉缺口,30万吨的储备肉也远远不够。
三、家禽、牛羊、水产业迎来红利期?
在猪肉大量减少的情况下,鸡鸭肉、牛羊肉和水产肉的消费必然会增加。这无疑将给相关行业带来利好。
家禽业首先尝到了甜头,2019年上半年各地家禽价格大涨,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一天涨一元的盛况。不少从养猪行业被迫暂时退出来的养殖户也开始转型家禽养殖。不过由于消费习惯的问题,许多人未必就会从吃猪肉迅速改为吃鸡肉。不少业内人士也对于家禽迅速增加的产能有担忧。受制于环境、土地资源、资金实力等因素,不建议肉鸡养殖企业盲目扩张,产能增长幅度控制在10%-20%的范围比较科学,超过上限后会有较大的行情风险。2018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404万吨,禽肉1994万吨。即使家禽供应增加30%即600万吨,也仍然难以完全弥补猪肉缺口。
而牛羊和水产要短期迅速发展也各有制约。牛羊受制于繁殖周期长、胎产子数少、料肉比高等技术问题,也导致牛羊生产成本较高。水产类虽然总量不小,但种类繁多,而且养殖周期时长较为悬殊,周期较短的如虾类80天左右即可养成,时间长的则要数年之久。有水产业内人士坦言,并不是所有水产品都能快速替代猪肉。
四、大规模复养成趋势?
既然各种替代方案都无法彻底解决吃肉的问题。回归养猪业本身可能是最终的办法。生猪产能的恢复终究还是要靠复养。不过目前行业内的复养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。据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对一线情况的调查,退养的猪场一部分选择空栏,还有相当一部分暂时转型养殖鸡鸭鹅牛羊等其他品种,仅有较少部分的猪场尝试复养。河南一位省级动保经销商表示,河南猪场选择复养的养殖户比例不足10%。江苏连成牧业的复养成功振奋人心,却也是目前唯一公开报道的例子。
在疫苗短时间难以推出的现状下。高猪价可能是复养最大的支撑点了。当高利润带来的诱惑超过风险时,更多的复养尝试会随之而来。有观点认为,只要猪价高起来,行业就有救了,即使复养成功率只有30%那也是赚钱的。
政府同样也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复养,近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,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就表示,要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,实行临时性生产救助,加强信贷支持。据了解,不少地方也开始落实政策,大力鼓励养户养猪。山东、浙江、广东、江苏等省份都在全力促进生猪养猪,落实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工作,大力鼓励养户补栏增养。
无论如何,猪价已然起飞,没人能确定它究竟会飞多高,这是行业的巨大机会,当然也伴随着不小的风险,但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
ps: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